【第2章第2卷】
第364節
理了理思緒,他開始了快速答題。
首先,他將“請示”和“報告”這兩個詞用古語釋義稍微解釋了一下,算是有些古語新💪解、立意新穎的味道,然后就把當年困擾他很久的這個小例子完全舉了出來。從剛開始在這個問題上頻頻栽跟斗,一直到最后,才算是搞清了的整個過程,一筆帶過。
接下來,他開始點出二者區別。
所謂“報告”,就是只需要向上級領導機關報告知曉就好,👚是一個告知性的文種,對上級機關批示沒有😏🤩必然的要求,也就是說上級領導看了報告,只需要劃個圈,表示知道就好,不用表明“行”還是“不行”的態度。
而“請示”就不一樣了,所謂“請示”,必須是因事而請🔜🦊,請上級領導機關示下“可”或“否”。接到這個“請示”之后,上級領🦈🚕導機關是必⛵🚇👍須作出批復的,是否的態度必須明晰。
正因為如此,報告的最后只需綴上一句“特此報告”即可,而請示的最后必須寫上“妥否,請示”🐣🌵🧝。
最后,他特意強調了一下通過實踐的摸索得來✔的經驗,那就是公文規定上雖然很明確,但是在實際🍁中卻非常容易混淆、導致經常犯錯的兩個問題。
一是“請示”和“報告”有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不同點。在報告中,可以就一個也可以就多個事項進行報告,而⛳請示則不同,需一事一請示。因為若是多個事項共同請示的話,要👄是上級機關只同意其中一項而不同意另一項,那么在整體請示件中就沒法表達“可”或“否”的態度了,所以必須一事一請示。
二是“報告”可以提建議,卻嚴禁夾帶請示🔩事項。有時,報告撰寫人圖方便,在匯報🏗工作、反映情況之后,提些建議,然后“夾帶”寫上請示上級機關批準的事項,其實這是一種特別常見的錯誤。撰寫人以為這樣可以省去單獨寫請示的麻煩,卻適得其反。按照公文規定,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報告是不作批復的。因此“夾帶”在報告中要求批示的內容,就可能變為“泥牛入海”。即便上級機關閱讀報告發現了這種“夾帶”,告知必須就有關事項另以請示行文,也會因此延誤了辦事時間,得不償失。
這一題答到了這兒,算是完成了。
又看了一下時間,用了😍🎌📣不🕟🤓💚到十分鐘,照這個速度下去,只需要再有二十分鐘,就能把簡答題統統🥙💖💘答完,著力對付最后一個大題了。
很快的,他開始琢磨起第三道簡答題。
第三道簡答的題目是:如果你的主管領導和🔝💐🧡主要領🍨導意見不一致,你如何處理,請結合實際情況說明。
又是一個結合實際情況說明!
他想了想,愈🌑🏕🌼發開始佩服這次的出題人來。按照常理來說,這樣的題目,考察的是考生處理復雜人際關🚚系的能力,一😯般都會放到面試中去。可這次竟然放在了筆試中考,說明出題人還是很具匠心的,把筆試和面試的原有框架打破,全面考察考生的多方位能力,絕對是一種創新。
西京什么樣的人會🗡🕉有這🏌🛌樣的水平?雖然說是組織部會同人事局、雙高中心等好幾家聯合出題,可是謀議可資于眾人,而決斷須歸于一將,起主導作用的肯定只有一個人。這人絕對是個高人,難道曾經受過王亦選的親自點🍎😉🆔撥?
他沒敢🌾🍛太多想,眼下還是📣🦂🎽需要屏氣凝神,專心應答才好!
經過短暫的思索,他大概理清了自己🌎的答題思路🔷👶。
他的腦子很清醒,這樣的題目,在答題之前😑🎁🤟就必須明確一點,不能直接進行“是”或“非”的作🏅👐🕟答!
這是因為本題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無解的圈套!
主要領導,一般是指單🔳👋位的一把手,說一不二,具有絕對權威。而主管領導呢,一般是單位的副職,分管該項工作。也很厲害,是自己直接的頂頭上司。正所謂現官不如現管👇,官大一級壓死人。主要領導雖然霸道,可是畢竟中間隔著一層,直接對著的還是主管領導。所以這兩個人,誰都得罪不起,他們的意見如果出現了分👬📏歧,這就是擺明了設置障礙,你如果直接表態支持誰,那就是自尋死路,死了活該。
這樣的題目,必須正反兩方面考慮,再說直白一些,得🖋學會“打太極”,兩頭說和,以和為貴,把這個障礙點避開去,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行。
于是,🌳⛲⬅他把要點一一答出,🥃🍧📐最后也不忘記結合了一下自身實際。
第一,對于主要領導與主管領導意見出現分歧,需要進行仔細分析。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是不是因為自身工作的原因導致兩位領導的📋😔意見不一致。
第二,加強溝通,將工作中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理順并作逐一🗻🛐溝通🌂🛌,消除可能因為溝通不暢而導致理解出😱🦐現偏差的情況。
第三,如果分歧仍然存在而且🖇主要領導堅持,那么就主動去做主管領導的工作,遵循組織原則,依照主要領導的🍥意見執行。
第四,在執行的過程中,注意第一時🌫💤間將各類情況向主管領導反映,出現需要調🛄整和修正的,和主管領導一起向主要領導匯報,確保糾偏到位、調整到位、執行到位。
要說他回答的這幾個要點,還是挺在要害上的!
第一點把陷阱避開,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相當于抓住了題目中暗含的隱性條件,那就是只說二位領導有分歧卻沒有說清為⛩🔶👃何而產生分歧,從🌒😫自身工作原因找起,這才是最端正的態度。只要這第💚⛷🚞一點答出來,評判官就肯定能打出高分。
第二點則點出了此題考察的核心所在,😬不是去贊同🏬主要領導,也不是去贊同主管領導,在沒有🙁搞清楚是非之前,去討誰的好都是死胡同。而最需要做的,是去加強溝通,避免因為溝通的信息不暢而產生理解分歧。
第三點是比較痛苦的選擇,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,對于這類題目的作答,即便“打太極”再拿手,也不能徹底打📡🔴下去。在這兒表達的意思很明確,如果經過🔳📨☔反復溝通與調和,二位領導仍存在較🤑大分歧,那么就必須講政治、講組織原則了。主要領導的意見代表組織的意見,所以在這時候應該主動去做通主管領導的工作,保留分歧,先遵照主要領導的意見施行。當然,這種施行也不是完全無條件的盲從,而是隨時關注、反饋和調整的過程,這就體現在了第四點上。
因此,第四點一旦寫出來,就是要高分的,既堅持組織原則,還能夠適時糾偏與調整,這才是最為正確的態度💄😿❎。點出了這一點,這道五分的題至少也能打個四分甚至四點五分了,評判官一高興,打出五分的🎋滿分來都是有可能的。
由此可知,這公務員錄❣🚈🍿用和提任考試,其實考察的都是考生的政治素養,不論是筆試還是面試,就是看看你如何應對這樣那樣的難題而已。如果有豐富的從政經驗、端正的政治態度、老練的應對手法,那就一定能夠取得高分。
在這當中,你可以通過死記硬背去記題,但是這種方法并不長久。有很多東西是在變🍚🚵化中的,要想掌握其中的精髓,往往需要用經歷去錘煉。當然,長年從政但是并不會學習總結,也肯定🚰🈳得不到高分。
文武之道,一🏅😸💂張一弛,二者不可偏廢。也正是如此,機會往往都會留給有心人,留給既懂理論Ⓜ🔹🛠又抓實踐的人。
轉眼之間,他已經來到了最后一道簡答題。
第四道簡答的題目是:有人認為“城鄉一體化”就是“城鄉🗯🔁👃一樣化”,你對此怎么🏓🏧📦看?
看到這個題目后,他陷入了深思,說實話,這是他的弱項🧦♏。雖然說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,到現在也有五年的時間了,但是🍒🐋在這方面,他還真是思考得不多。也是,前面幾年,一直屬于耍小聰明向后躲的狀態,屬于重協調輕文字的“跛腿將軍”,直到最近才把“文字寫作”這條腿拾起來,確實有些晚了。
不過,事已🌂至此,后悔也沒用,🎋👊還是考慮如何打好📮🔎🥅面前這場硬仗吧。
他閉上🦕💧眼睛,深🤶🎮思了好一會兒🌦🦆⛏,仍然沒什么頭緒。
驀然的,他想到了一個好方法。那就是自己獨特選擇能力還有很大潛力可挖,不光可以用來做客觀選擇題,只要巧妙應用,還可以用來解這樣的主觀題🚦🐘🦏。
于是,他平靜了心態,任🧚由心底一股涼意浮起,然后不停地設立選項,由內心來⚡🐣作答。
第一個選🤕🕰項,他直接設立的就是題目中的內容,“城鄉一體化”是🕹📱🏊不是“城鄉一樣化”?
內心給出了全然否定的答案。
他心里有了一些底,又連續設置了一些選項,比如亦選書記是不是談論過這個問題?是在哪年談論的?在哪個會上?談論的是哪些內容?是經濟?社會?產業發展?城鄉建設?等等,至少問了二十個問題。而這些問題都沒有白問,慢慢的,他已🎌🖊✴經找到了回答這道對他來說最困難之題的脈絡。
遇到會答之題,得意卻不忘形,穩當當地答好。遇到不會答之題,積極尋求突破口,從最基😅本的是非問起,緊緊扣住王亦選大老板在這個命題上的所思🕵🥦所講,就能夠做成一篇“新文章”!
有此一張一弛,已經是😟見鬼弒鬼⬅🆑,見神弒神,見佛弒佛!試問今日陣中,還有誰🕓可阻擋這位唐大將軍?